首页 > 大学本科> 文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明清两代五六百年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上作了大孽,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压制了思想,使人脱离实际,脱离生产,专读死书,专学八股,专写空话,害尽了人,也害死了人,罪状数不完,也说不完。”这句话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A.鲁迅

B.梁实秋

C.吴晗

D.林语堂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明清两代五六百年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其中,明朝时皇帝为实现“独裁”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司隶校尉

B.创立科举制度

C.创立行省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科举制度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A.宣统年间

B.嘉庆年间

C.光绪年间

D.同治年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明清两代都注重制例、修例

B.《大清律例》是康熙年间颁行的

C.清朝在民族立法方面的成就达到了中国历代王朝民族立法的高峰

D.《大明律》贯彻了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的立法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B.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庠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C.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D.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探花,第三名俗称榜眼,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标志中国真正开始引进现代科学的有下列哪几项事件:A.1898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的成立B

A.1898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的成立

B.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

C.1896年到1898年间开始派遣学生东渡日本留学。到1907年,大约已有1万名中国学生在日本留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探花是中国科举制度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

探花是中国科举制度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作品中,作者不是李国文的是()。

A.《多天里的春天》

B.《花园街五号》

C.《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D.《霜冷长河》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又称春闱(闱,考场)

B.领:兼任较低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C.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D.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文章中,作者是李国文的是()。

A.《唐末食人考》

B.《抱愧山西》

C.《流放者的土地》

D.《笔墨祭》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明清两代是建筑木雕大发展的时期,明清建筑中还大量使用石雕。()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