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历史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措施是()。

A.设置四联总处。1937年8月,由中、中、交、农四大银行在上海组成“四行联合办事处”

B.1938年迁重庆,1939年9月由一个联合机构改组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机构,并扩大组织,提高职权,使其担负起筹划与推行政府战时金融经济政策的任务

C.加强对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控制

D.1942年7月,财政部在各重要城市设置银行监理官办事处

E.在省地方银行和重要商业银行设置银行监理员,对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强监督和检查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措施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魏玛”时期是哪一阶段?

A.晚清最后十年

B.北洋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抗战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的党政体制有何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南京国民政府遵循“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育方针,抗战时期主要采取下列哪些应变措施()①高校迁移②学校国立③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④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战区教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936年,国民政府出台《所得税暂行条例》,主要对营利所得,薪酬所得和证券所得征税。后又将原本属于地方税的营业税划为中央税,并开征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遗产税。这些政策调整本质上()

A.改变了国家税收结构体系

B.体现了战时政府职能的强化

C.满足了抗战时期财政需要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到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民国政府金融业崩溃的原因是()。

A.国民政府“剿匪”导致军费支出倍增,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法币发行指数扶摇直上,恶性通货膨胀加剧

B.很多游资不是通过银行钱庄,而是直接以“地下钱庄”形式拆放

C.由于国营银行垄断地位,私营银行经营的存放款、汇款业务受到种种限制

D.银行钱庄大多从事投机活动,并为整个社会上的投机活动提供便利

E.日益加剧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金融业开始衰落,走向崩溃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抗战时期外国银行业的状况是()。

A.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的银行势力扩张

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法、荷、比等国的银行被日、伪接受或侵占

C.抗战结束后,日、德、意三国银行被国民政府四行二局接收,而英、美、法、荷、比等国的银行先由财政部接管,然后查明原主,发还自行清理,各国银行先后复业

D.这一时期,美国在华银行的发展特别迅速

E.至1949年1月,在华的外商银行共有15家。英商银行4家,美商银行5家,荷商银行2家,其余4家为比商华比银行,法商东方汇理银行,中法合办中法工商银行和俄商莫斯科国民银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内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金融业的特点()。

A.抗战胜利后,政府由于接收了大量敌伪资产,国家垄断金融体系迅速膨胀,并在国民经济要害部门占据了垄断地位

B.据1946年6月的一项统计,在国统区的3489家银行分支机构中,国家垄断性质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达2446家,占总数的70%以上

C.到1946年年底,仅“四行两局”的分支机构已有852处。1946年12月,全国存款总额为56735亿元,而四行两局存款总额高达51765亿元,占全国银行存款总额的91.2%;全国放款总额为82208亿元,而四行两局为79928亿元,占97.22%

D.1946年11月,政府又宣布成立“中央合作金库”,其分支机构遍布各县市,更有利于把这一金融体系势力渗入到城乡每一个角落,使国家垄断金融体系发展到了顶点

E.竭力发放贷款,扩大对工商业的投资,控制了整个国家经济命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雅舍"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寓居他乡时对自己所住的一间陋室的称呼。当时,他是在()。

A.北京

B.重庆

C.昆明

D.桂林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抗战时期,在贵州教育界,有位来自厦门大学的学者对贵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欧元怀

B.顾明远

C.李光前

D.常琪山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难,实行征兵制,实施经济统制政策。为了打击中国的抗战意志,日军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实施惨绝人寰的细菌战。()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