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文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宋代,现任官员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更是一个极易产生考试腐败的考生群体,他们活动能量大,善于投机钻营,关系盘根错节,所以北宋对官员应举实行专门的考试,这种考试被称为什么考试呢?

A.省试

B.锁厅试

C.殿试

D.别头试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在宋代,现任官员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更是一个极易产生考试腐…”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北宋时期,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后来,参加争论的人非常多,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官员都参与其中。这反映宋代()

A.科举选才标准变化

B.社会发展存在区域差距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地方行政权力逐步扩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

B.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等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会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D.宋代科举考试在唐代“糊名”基础上,进一步实行“誊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各阶层都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一方面,重用官吏,迅速提拔官吏;另一方面,对官员的控制非常严厉,官吏们稍不留心,就可能遭到言官的弹劾而被贬官、免职。这说明宋代()

A.制度设计推动了阶级流动

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经济发展促进了阶层分化

D.监察制度趋于成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命题点 1:宋朝的统治政策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 60035 人,平均每年约 360 人;武举 考试共录取武士 868 人,平均每年约 5 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 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只有官员的子女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单选题】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训中贯穿儒家思想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宋人还在家训中突出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对子孙教育重视与否,关乎家族能否兴旺发达。本段文字的主旨是()。

A.道德教育在宋代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宋人十分重视对后世子孙的道德教育

C.重视教育是宋代家训的内核

D.宋代的教育体现更多的是人仕的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2009年12月初,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相继公布,继而有统计数据披露: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
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务。所以有人认为,“官员身份”在院士评选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以下哪一项正确.最能对上述结论构成反驳?

A.院士评选没有规定官员不能当选

B.许多非常优秀的学者担任了行政职务

C.有官员身份的学者占学者整体的比例不大

D.优秀的官员可以兼任学者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中国科举制度(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是指中国古代官僚机构选拔行政官员的考试制
度。古代的中国人要想成为一位官员首先必须通过多种考试。科举考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在清朝走到了尽头。科举制度在中国已经存在了约 1300年。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有深刻的影响。即使是现代选拔公务员的考试制度也是间接地从科举制度演变而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和县两级,而对这两级官员的监督是通过()和监司进行的,()是地方监察机构的统称。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