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理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说明投氧后氧化反应器内开始反应了。

A.反应器入口温度上升

B.反应器出口温度上升

C.洗涤塔吸收水温度上升

D.反应器床层温度上升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 ()说明投氧后氧化反应器内开始反应了。”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应该在()满足下氧化反应器才可以投氧。

A.甲烷压力

B.低压氮气压力

C.中压氮气压力

D.高压氮气压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氧化反应器投氧时应该按住()。

A.氧气流量高跟踪复位钮

B.乙烯流量高跟踪复位钮

C.循环气流量高跟踪复位钮

D.循环气流量低跟踪复位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初始投氧时,环氧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主要由高压汽包的压力来控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反应器进出口循环气中,()出现浓度差说明氧气与乙烯开始反应。

A.甲烷

B.氩气

C.乙烯

D.乙烷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氧化反应器初次开车提负荷过程中通常是()。

A.先将乙烯浓度提到要求后再提氧浓度

B.先将氧浓度提到要求后再提乙烯浓度

C.乙烯浓度、氧浓度同时提

D.低负荷时氧浓度应该高于乙烯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苯(B)在钒催化剂上部分氧化成顺酐(MA),反应为 这3个反应均为1级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器内某处气相苯和顺酐

苯(B)在钒催化剂上部分氧化成顺酐(MA),反应为

这3个反应均为1级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器内某处气相苯和顺酐的浓度分别为1.27%和0.55%(均为摩尔分数),催化剂外表面温度为623K,此温度下k1=0.0196s-1,k2=0.0158s-1,k3=1.98×10-3s-1,苯和顺酐的kGam均为1.0×10-4m3/(kg·s)。催化剂的颗粒密度为1500kg/m3,试计算反应的瞬时选择性并与外扩散无影响时的瞬时选择性相比较。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初次开车,当()时可以停开车泵。

A.反应器加热到160℃

B.反应器加热到200℃

C.反应器投氧以后

D.反应器能热自保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一转框式内循环反应器中,等温下进行催化反应实验,得下述数据: 序号 粒径dP(mm) 出

在一转框式内循环反应器中,等温下进行催化反应实验,得下述数据:

序号

粒径dP(mm)

出口反应物浓度,(mol/L)

转速(r/min)

反应速率(mol/(L·min))

1

0.2

1

1000

3

2

0.5

1

1000

3

3

2

1

500

1

4

2

1

1000

1

试说明在第二、第四组实验中,内、外扩散对反应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氧化反应系统气气换热器的作用是()。

A.降低反应器出入口循环气温度

B.提高反应器出入口循环气温度

C.降低出口循环气温度、提高入口循环气温度

D.提高出口循环气温度、降低入口循环气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脱硫反应器内,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硫转化率不断提高,但当温度高于427℃后,硫转化率反而降低;在此过程中,()损失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A.辛烷值

B.吸附剂

C.原料油

D.产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人类使用的冷媒氟氯碳化合物进入大气中分解成氯原子,它会与臭氧反应产生氧化氯,而两个氧化氯结合
后生成过氧化氯。研究再次证实,由冰箱与冷气机所排放的氟氯碳化合物为臭氧层破坏的主因,而且过氧化氯分子破坏臭氧的效率较以往认知的更快,以明确证据平息了两年来学术界对于臭氧层被破坏方式的重大争议。 这段话主要说明()。

A.臭氧层破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再次研究证实

B.臭氧层破坏的方式学术界不再存在重大争议

C.过氧化氯分子破坏臭氧的效率得到认知

D.过氧化氯分子破坏臭氧的效率比已知的更快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