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案例,论述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其纠正方法。 2002年12月29日晚,四川省眉山市8名少年

在网吧玩一种杀人的游戏感觉很不过瘾,于是想找个真人找找感觉。他们把正巧路过这里的一位得罪过其中一人的吴同学当做练习的对象,把吴同学拉到附近一条小巷里,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拳打脚踢,打了好一阵,直到每一个人都感觉累了,才停住手。吴同学伤势过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警方在审理案件时发现,8个涉案少年竟没有一个能说清他们伤人致死的动因。

答案
收藏

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最初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这些过错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地加以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从而酿成不良品德甚至走上违法道路。 (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首先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宠严失度方法不当;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对他们冷淡、歧视使他们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缺点和错误的发展;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三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未成年人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到电影、电视中暴力情节的影响。本案例中伤人致死的8个少年就是受网络游戏中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感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待久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准则便愈加模糊。这是导致他们行为失控、不顾后果的诱因之一。 (2)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首先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总之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其次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认为给他一点便宜的人是“好人”认为严格要求和管束他的人可恶。他们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他们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而与他们的“伙伴”却情感相投。第三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 (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不良品德首先与社会环境有关这里仅分析学校教育所能做到的。首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与爱从而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其次改变微观环境。通过集体教育、集体活动改变原有环境和伙伴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使外部的微观环境内化为心理因素从而逐步改变其原有的消极的心理结构。第三在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时特别要着眼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和荣誉感。第四要培养学生与错误做斗争的能力增强道德意志巩固新的良好道德习惯。第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有: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更有学校方面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列案例,论述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其纠正方法。 2002…”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试论述中国古代几次巨大的经济波动及其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醒悟,是指品德不良的学生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意识到继续坚持错误的危害性,引起内心震
动,产生不安感,开始有了改正错误的愿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醒悟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论述地下水引起的潜蚀的成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A.攻击型

B.品德不良型

C.过失型

D.压抑型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有关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与“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A.给予撤销

B.宣告中止

C.永远丧失

D.公告无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每当品德不良的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以增强他们进行这种行为的频率,这种品德不良矫正操作技术称为()。

A.表彰法

B.阳性强化法

C.系统脱敏法

D.负强化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位研究者想知道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她将一个一年级班级随机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学生朗读故事,另一半学生轮流编写故事,这两组的故事题目相同。两周后,那些自己编写故事的学生相较于那些只听故事的学生,在阅读、写作和艺术课上创作的作品数星更多。下列关于这一研究的哪个陈述不正确()。

A.因变量是两组学生创作的作品数量

B.自变量有两种不同的水平

C.自己编写故事的是实验组

D.这是案例研究的一个范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我教《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蛮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每个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注意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要求:(1)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2)完整准确地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内容;(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字数不低于600字;(5)作一次小型的社会问题调查(以乡镇为单位)。解题思路:(1)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2)农村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3)结合农村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论述财政支出增长的成因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