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专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答案
收藏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B.教坊:唐代官办管领武术、军队训练的机关

C.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畜,或称六牲,是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

B.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春秋左氏传》。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

C.书不说的书,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D.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汉官秩的最高级,凡一门有五人当二千石的官,就可以称为万石

B.美人,是妃嫔封号。西汉置,视秩二千石。东汉亦置,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

C.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为人臣子唯有在上朝觐见君主时才能穿着

D.文学,察举科目名,在汉朝指儒家经学文章,是特举特科,本文用以指儒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殿试的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D.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

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D.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 (2)指第一;首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5—6岁

B.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始龀:指七、八岁的小童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B.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C.大司马,是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太尉

D.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指官员所使用的朝庭的交通工具

B.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C.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D.践祚:指即位,登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贬官,降职     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管弦:指音乐         铁骑:身披铁甲的战马

C.善才:指琵琶师       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

D.教坊: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击节:打拍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演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

D.社日是古代人祭祀谷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