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张瑞敏在海尔创业初期就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成为海尔未来成功的基石。上述两句话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思想。

A.预防为主

B.PDCA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张瑞敏在海尔创业初期就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成为海…”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张瑞敏带领海尔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集团,创立“()、()”OEC管理法,创立“()”模式,实现了我国企业管理从学习模仿到引领世界的突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称他是“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A.日事日毕

B.日清日高

C.人单合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总部机关践行“马上就办”工作方案,目标在2018年底,基本建立系统完备的“马上就办”工作机制和配套保障措施,养成()的工作习惯,持续提升总部效能。

A.日事日毕

B.马上就办

C.今日事今日毕

D.及时办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海尔是海,海是无限的,海尔拥有员工18000余人,产
品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从厨房用具到药品共26大门类,7000余个品种。在海尔,每一天半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海尔还是一本书,是一部创业、改革的发展史,一部管理的百科全书,一部企业文化专著。海尔成功的妙诀是企业文化的建造和更新,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有生于无,无形财富可以变成有形财富“。海尔文化有七个层次:1.表层海尔文化:海尔标志、海尔中心大楼、海尔广告、海尔样品展室、海尔园区绿化、可爱的海尔兄弟商标,,2.浅层次海尔文化:海尔员工礼貌、素养、标准蓝色着装,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作风,,3.中层海尔文化:产品:注重环保、用户至上的海尔产品、”大地瓜“、”小小神童“洗衣机、”宽带电压“、瘦长的”小王子“电冰箱等所体现的”乡情“及其文化、科技内涵。服务:海尔的客户需求调查、海尔生产线现场参观、工业旅游专线的设计、售后服务”用户永远都是对的“理念的建立和实施、无搬动服务及24小时安装到位的服务项目,,4.深层海尔文化: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模式、定额淘汰、竞争上岗的组织平台、创自主管理班组做法,,5.里层海尔文化:管理理念,包括:”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适应中国国情的”吃休克鱼,用文化激活休克鱼“的企业兼并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市场扩张理念;”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用户永远是对的“和把”用户的烦恼降到零“的售后服务理念;”先难后易,先创名牌,后创汇“的国际市场战略;”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开发的课题“和”要干就干“最好的科研开发理念;海尔的企业斜坡球体定律等等,可谓丰富多采,全面系统,配套协调。6.内层海尔文化:海尔愿景,进入世界500强,,7.海尔文化内核:也就是海尔的哲学和价值观,那就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就像张瑞敏所说的:”我想无论哪个企业的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要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只是一个目标,并不是目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和社会融为一体,推动社会的进步。“

思考题:1.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海尔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企业文化,他为推动海尔走向世界,在企业员工中起了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在七个层次的海尔文化中,你认为哪一层次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3.联系海尔实际谈谈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十九大”党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将“四个自信”总结为:()。

A.技术自信

B.产品自信

C.中国自信

D.民族自信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走进海尔创客工厂,人人都是CEO

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正在彻底改变。移动互联、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技术的普及,将商业带入数字化时代,企业竞争正在演化为用户选择权的竞争。在这种态势下,曾经等级森严的树状组织结构因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容易滋生权力斗争将逐渐被淘汰。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针对新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环境,将战略转向以用户为中心,重新配置企业资源。海尔集团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海尔集团的当家人张瑞敏认为,企业家精神也应该从熊彼特(Schumpeter)的“创造新破坏的精神”变成德鲁克的“人人都是CEO”的精神,也就是要搭建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家的平台。张瑞敏首创人单合一模式,打破企业层级,员工变成可以自主创新创业的创客,海尔集团变成创客平台。

自2014年起,海尔集团大力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致力于将封闭的组织变为开放的生态圈,让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现在的海尔集团,没有层级,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他们都围着用户转。以前的员工要听从上级指挥,

现在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必须变成创业者、创客,这些创客组成小微创业企业,创客和小微主共同创造用户、市场。不过,小微主不是由企业任命的,而是创客共同选举的。创客和小微主间可以互选,如果一段时间后小微成员的创客认为小微主不称职,可以选掉。实际上,海尔集团的小微主经常有被选掉的。

如今,海尔集团平台上已经有200多个创业小微,他们在更多领域实践着海尔集团创业30多年积淀的创新创业精神。海尔集团通过人单合一模式跨行业、跨文化的复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家。

问题:海尔“人单合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海尔的创客模式是如何强化这种核心竞争力的? 你认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是否适用所有的企业?为什么?

学完课程的其他内容后,请思考:

1.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环境,“人单合一”对企业管理创新有哪些借鉴作用?

2.结合你所在单位或企业的实际,阐述“人单合一”与“企业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

3.你认为海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阿里、是苹果还是企业集群?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设备不好是人不好,零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对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设备好坏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无关紧要

B.生产不合格零件的人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

C.人在生产中占据关键地位,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

D.人是企业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对信息现场处理原则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你知道是哪家企业负责人讲的吗()

A.海尔张瑞敏

B.华为任正菲

C.联想柳传志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青岛的海尔一直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进行的组织的创新,从承包到现在的小微创客,一直紧紧把握住了组织创新的时代脉搏,请问海尔一直以来的领导者是?()

A:张瑞敏

B:周厚健

C:王石

D:董明珠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增强工作责任心,树立“爱岗、协作、服务、高效”的意识,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时,哪些选项需要特别注意?()

A.留有余地

B.以人为本

C.需要别人支持的先安排

D.尽量做到日事日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随着企业成长,规模不断扩大,集团经历了三次大的组织变革。1984年,海尔前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随着企业成长,规模不断扩大,集团经历了三次大的组织变革。

1984年,海尔前身的原有组织结构形式是直线职能制。海尔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只有800人,规模小,生产单一型号的冰箱产品,引进德国力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营业额348万元,资不抵债。此时,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冰箱短缺,市场容量很大,竞争对手少,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采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统一指挥的优势。张瑞敏重质量(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抓效率,规范内部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为海尔的名牌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能制组织一度在海尔的成长期起到很大作用,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在规模成长阶段,保持行政色彩,集中管理,统一指挥。但是企业做大后,这种结构就完全不适应了。企业由上到下都是行政隶属关系,一级传递一级,集团是投资决策中心,本部是经营决策中。事业部是利润中心,分厂是成本中心,班组是质量中心。结果,所有的人只面对上级,都没有面对市场,没有责任对整个过程负责,各司其职,根本无法对大规模企业灵活管理。

1992年,海尔发动了第一次组织结构大变革:海尔集团的“联合舰队”组织管理模式(现代企业集团)。品牌加规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从1992年开始,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利用品牌和管理优势.采取“吃休克鱼”的方式,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进行扩张。为了加强控制,集团总部成立项目开发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质量认证中心。这一变革使海尔迅速成长。

1994年海尔进行了第二次组织结构大变革:事业部制。当下属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集团公司的管理成本里边际递增趋势,出现规模不经济,且风险过度集中于集团公司,整体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海尔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造,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成立了冰箱事业发展部、冷柜事业发展部、洗衣机事业发展部、空调事业发展部、金 融事业发展部及生物工程事业发展部,形成以集团为投资中心、事业部为利润中心、事 业分部为成本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1998年销售收入达168亿元。

1999年,海尔进行了第三次组织结构大变革:流程型网络组织结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为了与国际接轨,1999年海尔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美国建厂。为配合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采取了流程型网络组织结构。

实行流程型网络组织结构是对组织结构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变革,即在流程化的基础上,通过SST(市场链)合同实现流程间的咬合。扁平化、信息化的网络结构,大大提高了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了管理费用,克服了“大企业病”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结构的创新必然带来企业系统功能的创新,海尔的实践证明,流程型网络组织结构达到了三个效果,即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使海尔的经营进入更高的层次,达到前所未有的好效果。

讨论题:

请分析海尔集团的三次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