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干部教育培训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指出下列句中的語氣詞,並說明其語法作用。①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

指出下列句中的語氣詞,並說明其語法作用。①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

指出下列句中的語氣詞,並說明其語法作用。

①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

②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莊公十年》)

③宣子日:“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左傳•宣公二年》)

④德何如則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⑤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遥遊》)

⑥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莊子•養生主》)

⑦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齊策四》)

⑧(齊景公)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後世將孰有此?”(《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⑨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

⑩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聊齋志異•促織》)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指出下列句中的語氣詞,並說明其語法作用。①漢之廣矣,不可泳思…”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诗经·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方”是何义?

A.乘船渡河

B.方向

C.方法

D.比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翻譯下列各句,並指出句中加括號詞的語法作用。①(莫)之爲而爲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
翻譯下列各句,並指出句中加括號詞的語法作用。①(莫)之爲而爲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

翻譯下列各句,並指出句中加括號詞的語法作用。

①(莫)之爲而爲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萬章上》)

②誠欲殺我,則(胡)不覆之,以絕陰陽之氣?(《吕氏春秋•仲冬紀•至忠》)

③(是)吾劍之所從墜。(《吕氏春秋•察今》)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⑤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⑥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舆)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史記•李斯列傅》)

⑦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史記•高祖本紀》)

⑧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史記•滑稽列傳》)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先給下篇古文標點和劃分段落,然後用標點本《漢書》進行對照,找出差錯並總結得失。宣帝初即位温舒

先給下篇古文標點和劃分段落,然後用標點本《漢書》進行對照,找出差錯並總結得失。

宣帝初即位温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其辭曰...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虚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飢寒之患父子夫妻勠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爲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内之蓋奏當之成雖繇聽之猶以爲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衆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爲深刻殘賊而亡極婾爲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爲獄議不入刻木爲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臣聞烏鳶之卵不毁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藏疾川澤納汙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漢書·賈鄒枚路傳》)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感嘆語氣詞和嘆詞的區别是什麼?試加以說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馬氏文通》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的貢獻有哪些?試加以說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书籍,属于释义类工具书的是()。

A.《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B.《文言虚字》

C.《經傳釋詞》

D.《詞詮》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句子中哪些詞屬於名詞用作動詞?哪些詞屬於名詞作狀語?請予以指出,同時解釋它們在句中的含
義。

①晉人不得志於鄭,以諸侯復伐之,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左傳·襄公九年》)

②陳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後世若少惰,陳氏而不亡,則國其國也已。(《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③二月癸未,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左傳·襄公三十年》)

④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左傳·僖公四年》)

⑤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絳。(《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⑥於是使勇土某者往殺之,勇士入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公羊傳·宣公六年》)

⑦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爲也。(《孟子·公孫丑上》)

⑧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駑馬先之。(《史記·刺客列傳》)

⑨夫足下欲興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史記·酈生陸賈列傅》)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句中加点字有表示“假如”义的是()(《大医精诚》)
下列句中加点字有表示“假如”义的是()(《大医精诚》)

A.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

B.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浅之思

C.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D.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

E.而医者安然懂懽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恥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舉例說明“不、弗、毋、勿”四個否定剮詞在語法特點上的異同。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注釋並翻譯下列古文。歷山之農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②,甽畝正。河濱之漁者争坻,舜往漁焉,期年而

注釋並翻譯下列古文。

歷山之農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②,甽畝正。河濱之漁者争坻,舜往漁焉,期年而讓長③。東夷之陶者苦窳④,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嘆曰:“耕、漁與陶,非舜官也⑤,而舜往爲之者,所以救敗也⑥。舜其信仁乎⑦!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⑧,故曰:聖人之德化乎!”

或問儒者曰:“方此時也⑨,堯安在?”其人曰:“堯爲天子。”“然則仲尼之聖堯奈何?聖人明察在上位,將使天下無姦也⑩。今耕漁不争陶器不窳⑪,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賢舜,則去堯之明察,聖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⑫:‘吾楯之堅,莫能陷也⑬。’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循,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⑭。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楯之說也。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⑮,三年已三過。舜壽有盡⑯,天下過無以已者;以有盡逐無已⑰,所止者寡矣。賞罰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賞⑱,弗中程者誅。令朝至暮變,暮至朝變,十日而海内畢矣,奚待期年?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乎?且夫以身爲苦而後化民者,堯、舜之所難也;處勢而矯下者⑲,庸主之所易也⑳。將治天下,釋庸主之所易㉑,道堯、舜之所難㉒,未可與爲政也。”(《韓非子·難一》)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