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商考试> 其他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科学家要在地球上研究“反物质”,他们需要大型的粒子加速器将普通物质(正物质)颗粒加速到足够高的

科学家要在地球上研究“反物质”,他们需要大型的粒子加速器将普通物质(正物质)颗粒加速到足够高的速度。高速粒子在碰撞过程中能够产生微量的反物质。但科学家日前发现,太阳耀斑在爆发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反物质,并且这些反物质的行为特征与此前科学家的预期有不同之处。这段文字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反物质的特征

B.大型的粒子加速器可以产生反物质

C.太阳耀斑爆发过程中会制造大量反物质

D.地球上的反物质和太阳耀斑产生的反物质有区别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科学家要在地球上研究“反物质”,他们需要大型的粒子加速器将普…”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国的沙漠为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去过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南极洲,也去过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科学家们相信,假如生命能够在地球上这些最极端的环境中生存,那么人们也有理由期待在外星球上发现生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沙漠为外星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B.中国沙漠比南极洲更适合进行生物研究

C.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

D.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是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中国的沙漠为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去过地球上最为寒冷的
南极洲,也去过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科学家们相信,假如生命能够在地球上这些最极端的环境中生存,那么人们也有理由期待在外星球上发现生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沙漠为外星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B.中国沙漠比南极洲更适合进行生物研究

C.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

D.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是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中国的沙漠的确为世界上的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去过了地球上最
为寒冷的南极洲,也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沙漠为外星研究提供理想的场所

B.中国沙漠比南极洲更适合进行生物研究

C.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

D.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是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30年代以来,物理学家对反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他们

.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30年代以来,物理学家对反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他们的成果是此次发现反物质源的重要依据

B.反物质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将改变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并将对宇宙星系起源的研究产生影响

C.美国的两组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分别在银河系中央及其上方3500光年处,发现了两处反物质源

D.研究表明:银河系反物质“喷泉”的产生,与质量巨大、年龄较轻的恒星被吸往黑洞时的爆炸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自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迪拉克预言反物质存在以来,反物质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课题1996年欧洲物理实验室发现并生成了反物质,1998年中美科学家合作在宇宙中探寻反物质,并发现了反质子。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人们能够创造和认识物质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自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迪拉克预言反物质存在以来,反物质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课题,1996年欧洲物理实验室发现并生成了反物质,1998年中美科学家合作在宇宙中探寻反物质,并发现了反质子。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人们能够创造和认识物质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美国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告说,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温室气体被认为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其它产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1800年时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目前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但这只是在此期间本应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总量的大约一半。占总量另一半的二氧化碳去哪里了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萨宾领导的多国科学家小组分析了1989年到1998年间有关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项重要研究成果,这3项研究搜集[ ]了7.2万多个海洋标本,然后得出结论说,在化石燃料燃烧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海洋吸收了48%。对于地球上逐渐扩展的绿色植被是否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的疑问,萨宾指出,地球上绿色植被的增加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其他科学家在同一期《科学》杂志发表的相关报告说,在过去200年中,农业垦荒毁林等土地使用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增长,但这与植物的吸收量几乎是持平的。萨宾还认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很慢,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贴近水面处存留,因此这一吸收过程将会持续几百年。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另一位科学家、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菲利在另一篇报告中指出,二氧化碳在水中分解会形成一种酸,这一过程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定。在实验室检测中,菲利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贴近水面处的二氧化碳量增加会造成包括珊瑚虫、海螺和浮游动物在内的海洋动物的壳溶解。他们认为,到本世纪末,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海洋动物壳中的钙含量损失25%到45%。下列关于“温室气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温室气体被认为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B.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C.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了一半

D.1800年时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在地球表面生存,最大的防护在于地球磁场将大量的带电粒子偏转,大量有害宇
宙射线被隔绝在大气层之外。近日,科学家发现南大西洋磁场开始翻转,地球磁场正被削弱。他们经过研究认为,如果地球磁场翻转,在没有磁场保护的情况下,所有生物将会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类地行星火星失去磁场后,其大气被太阳风完全摧毁,生命荡然无存

B.目前南大西洋异常区范围在增大,轨道卫星掠过这里时经常出现问题

C.磁场翻转时,地球生命将会暴露在无防护的地表,造成皮肤癌大爆发

D.近200年来,随着南大西洋磁场开始翻转,地球磁场已经削弱了15%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种在白垩纪古近纪分界时的大灭绝事件中消失了,有人认为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是
主因,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次因。但二者时间接近,很难区分。科学家利用新发现的化石记录研究了此事件。研究显示,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迅速上升相对应,第一次灭绝事件与火山爆发对应,第二次规模稍小的灭绝事件和陨石撞击及白垩纪与古近纪的界限时间更接近。他们提出,分界前的灭绝事件增加了生态系统压力,使生态圈更容易受到第二次灭绝事件的影响。然而,分离第二次灭绝事件中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各自作用依然很难。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球史前生命或是遭遇双重灾难而导致物种大灭绝的

B.研究证明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史前生命灭绝的主因

C.地球史前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的迅速上升直接相关

D.人类若任由地球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又一次大灭绝事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最新古生物研究证据显示,小小的热带蜜蜂在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最新古生物研究证据显示,小小的热带蜜蜂在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大浩劫中幸免于难,这项新发现对陨石撞击说提出“质疑”。

来自美国新奥尔良州立大学研究员杰奎琳.科齐谢克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地理协会2004年会上公布这个新观点。

在地球上,曾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实属罕见,这种反常的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种种猜测。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在那个时候地球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由于平地上突然长出许多高山,使得沼泽地大大减少,气候也随之变得不那么湿润温暖。

恐龙的呼吸器官很难适应那种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

还有科学家猜测,是超新星的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使地表温度骤然升高后又急剧下降的缘故。还有学说认为,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而恐龙食量又很大,所以中毒而亡。证据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

还有人[ ]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吃得太多且不断放屁,向空中释放大量甲烷气体。由于它们数量太多,生存时间又长,所以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毁灭性气候。

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跑到地球来猎取的结果,因为它们觉得恐龙肉特别好吃。

证据是他们在北极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迹。总之,各种推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

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

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其撞击能大致相当于4000亿吨TNT炸药,或者200亿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

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家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研究。

下列有关陨石撞击说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撞击地球的是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

B.6500万年前发现了只有在地层中才能存在的高浓度的铱

C.行星撞击并非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D.陨石撞击说仅仅是一种科学猜测,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