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商考试> 其他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务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试说明:(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2)本条规定中的“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劫持他人并强迫被劫持人当场交付财物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为什么?

(4)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抢劫婴儿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务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
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刑法》第389条第1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不正当利益”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D.第3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指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5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
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试说明:

(1)本条规定的罪名。

(2)本条规定的特点。

(3)本条所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含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被告人王明(男,1985年8月13日出生)于2001年6月7日,为“找点零用钱用”,将邻居王某1岁的儿

被告人王明(男,1985年8月13日出生)于2001年6月7日,为“找点零用钱用”,将邻居王某1岁的儿子林林偷出,然后打电话向王某勒索8万元,在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杀害了林林。后因恐惧而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果对王明的行为进行追究,是否违反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范围的规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关于《刑法》第126条规定的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

关于《刑法》第126条规定的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B.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枪支管理规定,擅自制造或销售枪支的行为

C.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和个人都可能构成该罪的犯罪主体

D.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必须有以非法销售的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有关权利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

下列有关权利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规定表明,权利义务有时并不一致

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表明权利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C.是否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权利义务的绝对一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刑法》第171条第1款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是指可以并处罚金,而不是应当并处罚金

B.R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都是故意犯罪,但运输假币罪只能是直接故意,而出售、购买假币罪只能是间接故意

C.根据故意犯罪的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出售、购买假币罪也以行为人明知是假币为前提

D.运输假币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是假币,但出售、购买假币罪不要求行为人明知是假币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