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商考试> 其他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1925年,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诗歌《七子之歌》,其中写道:“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

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归宁”问题的解决与哪一攻策的提出有关?()

1925年,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诗歌《七子之歌》,其中写道:“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1925年,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诗歌《七子之歌》,其中写道:“我…”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于1925年创作的组诗作品。

A.郭沫若

B.闻一多

C.艾青

D.何其芳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为什么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闻一多语)?这句话概括了诗歌的哪些特点?

为什么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闻一多语)?这句话概括了诗歌的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七子”中以()诗歌成就最高,其《七哀诗》三首是汉末社会的真实写照,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A.王粲

B.孔融

C.陈琳

D.徐干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面那首诗不是闻一多的作品?()

A.红烛

B.死水

C.七子之歌

D.雪花的快乐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闻一多的诗歌具有格律之美,经得起分析、推敲和琢磨,符合东方式的诗歌审美。()

闻一多的诗歌具有格律之美,经得起分析、推敲和琢磨,符合东方式的诗歌审美。()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对选文语言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生动形象。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作者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对学术钻研的务实精神

B.富于感情。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洋溢着赞美之情

C.多用口语。如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突出了闻一多先生治学极专的特点

D.富于音乐美。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B.闻一多,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提倡自由体诗。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C.闻一多的诗集《红烛》题材广泛,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

D.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说和做》是一篇抒情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闻一多先生“淡到看不见诗了”是形容哪位诗人()。

A.谢朓

B.王维

C.李白

D.孟浩然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925年1月发表的是叶绍钧早期小说的代表作______,塑造了潘先生这个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