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关于这句话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体现了儒家的内圣外王功夫。

B.出自朱子所著经典《大学》。

C.这“八条目”是为达到“三纲领”设计的功夫,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D.此句与柳诒徵所说:“孔子所学,首重者曰成己,曰成人,曰克己,曰修身,曰尽己。”所表达的意思类似。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层递:指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的语句,把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出来,表达层次递进的事理。下列没有使用层递的是()

A.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D.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各句中“然则”能理解为“既然如此,那么”的是()。

A.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孰不能容,物不能赡也。(荀子·荣辱)

B.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君书·更法)

C.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荀子·性恶)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E.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
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重,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疆,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之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语句中为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B.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C.寡人将谁朝而可?

D.故往见郭隗先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翻譯下段古文: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

翻譯下段古文:

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矣。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則有惡用聖王,惡用禮義矣哉?雖有聖王禮義,將曷加於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惡。故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以爲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爲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①,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②,重刑罰以禁之③,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是聖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今當試去君上之勢④,無禮義之化,去法正之治,無刑罰之禁,倚而觀天下民人之相與也。若是,則夫强者害弱而奪之,衆者暴寡而譁之⑤,天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⑥。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無辨合符驗,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不可施行,豈不過甚矣哉!故性善則去聖王、息禮義矣。性惡則與聖王、貴禮義矣⑦。故櫽栝之生⑧,爲枸木也⑨;繩墨之起,爲不直也;立君上,明禮義矣⑩,爲性惡也。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直木不待櫽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將待櫽栝烝矯然後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之性惡,必將待聖王之治,禮義之化,然後皆出於治,合於善也。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注釋]

①[故爲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勢:權力;權勢。

②[起法正以治之]起:使動用法。

③[重刑罰以禁之]重;加重。

④[今當試去君上之勢]當:若。

⑤[衆者暴寡而譁之]暴:損害;糟蹋。

⑥[其善者僞也]僞:人爲的。

⑦[貴禮義矣]貴:形容詞用作意動,以...爲贵,尊重。

⑧[故櫽栝之生]櫽栝(yǐnkuò):矯正曲木的工具。

⑨[爲枸木也]枸(gōu):彎曲。

①[明禮義]明:形容詞用作使動,使...顯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先給下篇古文標點和劃分段落,然後用標點本《漢書》進行對照,找出差錯並總結得失。宣帝初即位温舒

先給下篇古文標點和劃分段落,然後用標點本《漢書》進行對照,找出差錯並總結得失。

宣帝初即位温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其辭曰...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虚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飢寒之患父子夫妻勠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爲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内之蓋奏當之成雖繇聽之猶以爲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衆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爲深刻殘賊而亡極婾爲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爲獄議不入刻木爲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臣聞烏鳶之卵不毁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藏疾川澤納汙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漢書·賈鄒枚路傳》)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
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一面古文,解答下面的问题。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

阅读下面一面古文,解答下面的问题。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分析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虚词说明其词性及用法。

1)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乃。

2)得失之节也:节。

3)及其家穿井:及。

4)吾穿井得一人:穿。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于。

(2)给文章前半部分加标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
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国治”,这句话揭示了()的重要性。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人心也,人者,政之本也,身者,人之本也,心者,身之本也,不造其本而从事其末,末不可得而治矣。”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为政根本在于得民心

B.修身正心方能国治

C.事功为本,修身为末

D.内心反省可明天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