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

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

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答案
收藏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思想家说:“,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其主张()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有位思想家认为:“正其理则万事一,一以贯之也”、“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當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这位思想家可能的朝代和作品是()。

A.战国时期、《呂氏春秋》

B.西汉中期、《春秋繁露》

C.北宋时期、《二程全书》

D.明朝时期、《阳明全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层递:指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的语句,把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出来,表达层次递进的事理。下列没有使用层递的是()

A.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D.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一面古文,解答下面的问题。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

阅读下面一面古文,解答下面的问题。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分析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虚词说明其词性及用法。

1)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乃。

2)得失之节也:节。

3)及其家穿井:及。

4)吾穿井得一人:穿。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于。

(2)给文章前半部分加标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马基雅维利的法律思想颇有几分中国古代儒家的民本主义色彩。在《君主论》一书中,他强调说“君主统治稳固的基本条件就是他的臣民不憎恨他”,“君主最坚固的保垒就是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支持是挫败阴谋的保障”。关于君主如何赢得人民的支持,马基雅维利言简意赅地指出:“只要不对公民或臣民的财产妻女打主意就行了。至关重要的是,不要妄动别人的财产。”从材料可看出,马基雅维利思想与下列儒家思想表述最接近的一项是:()。

A.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D.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哪一项是孔子对“政”的解释

A.“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B.“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C.“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D.“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亡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故趋舍不可不审也,此公孙鞅之所以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而累足无所践者,不义之故也。(选自《淮南子•人间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中而泣之 循:抚摸

B.故趋舍不可不(审)也 审:谨慎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道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 2.沛公……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解释下列各组词 道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 2.沛公……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4.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 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三)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面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不是贤人就不会有这种本性)

B.万钟于我何加焉(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我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墨子讲“言有三表”即理论有三个标准。在三表中,最重要的乃是第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还说“义也者,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吾义此知义之为正也。”董仲舒也肯“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也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朱熹宣扬“不谋利,不计功”他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由此判断()

A.在义利观上,儒家讲义,墨家讲利

B.儒家和墨家的义利观是完全不同的

C.墨子认为“义有利于天下,所以为正”可见他的根本出发点是义

D.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才是义利观的核心所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⑴二者不可得兼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

B.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

C.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 ⑼故不为苟得也

D.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 ⑿万钟于我何加焉

E.⒀乡为生死而不受。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F.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⒃故患有所不辟也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